永叔公之《泷冈阡表》记云:其父母丧,岁首祭日、间或御食之时,皆涕泣而曰,“祭之丰,不如养之薄也……昔则不足,今则有馀,而又何及也……”昔之清明,吾尝求记语之哭,谓之曰:子能养而亲不在,其父之痛也。今又清明,予杵立双亲墓前,咫尺天涯,欲语不能,遑言养乎?不禁痛从心起,泪水夺眶,掩面而泣……痛乎哉,非其父之独痛,尔汝皆不可幸免矣。吾谓哭:痛之使然也。痛生于悔,悔生于慢,古今亦然。是故养亲不可慢也!
此图为我祖上来赣拓荒开疆之处 后被日本鬼子烧毁 又经五八年“大食堂”运动的强行迁徙 现已成蛮荒之地了 拍于甲午清明 立此存照!
有感于此,吟拙诗三首,名之清明“三哭”,以叩拜双亲
哭老父
生不足月险遭弃,重拾奄奄少生息。
慈母细呵命苟延,终身未断痛与疾。
哭老母
未成面世已成孤,幼稚之年又丧母。
家道中落水覆地,可怜殃及无辜女。
哭父母
育八丧三仅馀五,尝尽人间万般苦。
子能养时亲不待,两眼一闭入地府。
写于农历马年清明
发于2014.4.10日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