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“二线”中人的博客

随遇而安但不随波逐流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【原创】晨光下的身影 ——熊伟老人的长寿故事(小人物传记之三)  

2015-05-26 16:21:39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【原创】晨光下的身影 ——熊伟老人的长寿故事(小人物传记之三) - “二线”中人 - “二线”中人的博客

 (紧接上篇)

“师傅”的误会

 “师傅”的名号是个尊称,一般泛指技术工人,在企业是个常用的名称,但在机关事业单位,特别是具有干部身份的人群之间却很少听到,熊伟老人却例外。在单位几乎上上下下,老老少少,都尊他“熊师傅”,已延续60余年了。其原因,从老人嘴里说出来就是3个字“多干活”。事实上老人就是这么做的。在他的工作经历中,尽管经历了几个单位,但从事的基本上都是服务性管理工作。他认为,管理就是服务,服务就是自己动手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前,国家实行的是单位自办福利体制。单位不论大小,各种服务设施“五脏俱全”。象食堂、锅炉、洗澡堂、菜地等应有尽有。于是烧锅炉、清澡堂、洗厕所、蒸馒头、种地、养鱼等等,不论脏和累,不计重和轻,不分大和小的事,全由他自己动手干。老人在服务领域干过的工作范围之广、工种之多,到现在也很少有人与之相比。他认为,事是死的,人是活的,只要用心没有干不好的50年代初,由于基建工作的需要,老人受组织委派,曾当过砖瓦窑厂的管理员,象砖瓦泥土的选择、烧制时火候的掌控、起炉时间的把握,以及后来干的烧锅炉等,都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种,一般都需要专业技工掌控。然而,初创时期,条件简陋,技工匮乏。怎么办?老人不等不靠,自己亲自动手,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,很快掌握了技术要领,干得得心应手。他不仅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,还多次受到组织上的表彰和奖励。在同事们的眼中,老人手上拿的不是锤子、扳手,就是扫帚、拖把,经常干得一身污渍一身汗,俨然就是一名工人师傅。“熊师傅”的名号,由此也被叫开了。老人的忙碌,同事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,有时招呼“熊师傅”休息一下。他却摇摇头说:“我听说世上只有病死人,没听说有累死人的,好身体是干出来的”说完还亮亮自己的手臂,做几个跳跃动作,让人不得不信服!(请待续)

2015.5.25日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4298)| 评论(948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